力挺食尙 | 长安的席面

编者按
      本期推出本院客座教授朱立挺老师的专栏《力挺食尙》的第三篇文章。本篇文章简要论述了“吃席”的演变史,详细介绍了长安吃面席的食俗来龙去脉和各色讲究,是了解长安民俗及食文化的好文章。
      朱立挺简介: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、餐饮大数据分析研究学者、资料中心主任,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饮食专家委员会委员、“长安食光”饮食文化工作室创始人、9965必赢安卓下载客座教授、CCTⅤ《民族品牌-荟萃闪耀》专案组品牌主任、省烹协饮食文化研究暨技艺传承专家委员会主席、西安饭协陕菜文化工程研究院院长、“西安三名”评审团队文化组长、省黄研会黄河智库饮食文化专委会副主任。

长安的席面
朱立挺


      在长安呆久了,就知道长安的席面是多么地讲究了。当地人把受邀请参加的种类宴席称为“坐席”,也俗称为“吃席面”。
      这种席面,不是吃面,是对宴席的夸赞。既可理解为宴席菜点多,又可理解为有面子。
      “坐席”是一句古语,我们现在的高桌子低板凳应该是从唐末宋初才出现的。之前都是席地而坐,我国早在原始社会,便有这种坐席。距今六千年前的江苏吴兴钱三漾遗址,就出土过200余件芦席和竹编物。屈原的《九歌》中所描述的“瑶席”应该就是一种精美的席子。从席到床,是先后出现的,这个床并不专指睡觉用的,大部分说的是坐具。商朝的甲骨文中已有“床”字。许慎在《说文》中称床是“安身之几坐也”明确说明是坐具。而同时的刘熙在《释名》中则说:“人所坐卧床”。
 
      南北朝的北朝和隋唐时的统治者有着少数民族血统,带来了兀子,或胡床,后来又发展出塌,在《韩熙载夜宴图中》就出现过塌,古代中国人睡觉有大睡和小睡两种,榻和罗汉床仅用于小睡。形象的比喻,就是高一点的日式塌塌米。日本是中国的好学生,把唐朝的很多习俗和知识学去了。
      虽然从席到桌椅,形式变了,但称谓却延续下来了,“坐席”“吃席”成了很荣耀和很重要的事情。
      古时的宴席,尤其是官府的,非常豪华。时至今日,已经简单多了,如长安的乡宴,内容上丰富但不奢华,形式讲究却不繁杂。
      首先是坐席的次序。一般有两个,一个是以左为主,以右为次;一个是以背靠中堂为主,以面对中堂为次。
      其次,首席的安排。不同的宴席,首席的位置也不同。如娶媳妇,娘家人为尊。满月宴,孩子姥爷家人为尊。贺寿宴,过寿人本门宗亲为尊。乔迁宴,本门宗亲为尊。
      第三,宴席食礼。尊者未动,其余人都不能动筷子。饮酒也是由上席顺座次排序下传。
      第四,席面内容。长安民间传统宴席有“八碗”“十全”“十二件子”“十三花”等。而且,过事宴席一般会吃两顿。早饭在8点至10点之间,宴席有两种形式,其一是攒盘子。即大份拼盘,荤素菜在一个大盘子中,浇上调料汁。其二是4柱子,即两荤两素。小饮之后,来了一碗臊子面。

      席面的重点在午宴,顺序是:凉菜两荤两素,为下酒菜。酒一般有白酒,也有长安特有的米酒,当地人也称为“事酒”。再上热菜,如粉蒸肉,方块肘子,夹沙肉,四喜丸子等硬菜,再有莲菜炒肉,青椒炒肉等家常菜,再是烩三鲜,八宝甜饭,最后是在道汤菜。根据习俗和家境不同,宴席也有高下之分,但基本上是8凉8热,16道菜,再加上汤菜,面条,馍,米饭,果盘。不拘菜系,味道混搭。
      随着时代的发展,宴席也是越来越丰盛,但依然遵循荤素搭配,冷热有序,甜咸适中,花色各异,老少皆宜的原则,非常讲究。通常办宴席都在酒店中,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宴席在村中,搭棚办事,更加方便和热闹。
      长安的席面已经传承了上千年了,估计还会延续下去,不论怎么变化,席面的礼俗是不变的,那种连接中国人的情谊是不变的,通过宴席进行交流的习俗是不变的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