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可以看到,在琴瑟和鸣中,身着宫廷服装的服务员将美馔递到食客面前,比如历史悠久的御前佳肴锅烧鸭子、选用东海黄鱼制作的浚油鱼等。这一幕发生在白天鹅宾馆携手故宫打造的沉浸式文化餐“故宫宴”之上。故宫菜的互动性、代入感很强,未来还将看到围绕故宫IP设计推出的下午茶、小吃糕点等。并将挖掘全国各地更多的文化元素,挖掘非遗文化,引进并开展文旅融合。比如打造黄酒开坛节,会在宾馆呈现沉浸式场景。
由此我们看到,广州餐饮已然开始朝着从“美食消费大市”向“美食产业大市”的方向转变,在这个过程中,将有越来越多的“餐饮+”形态出现,“餐饮+文化”是现阶段流行的形态之一。打造文化餐饮模式能提升流量,通过文化元素或可产生更多新价值。在文化因素推动下,“食在广州”内涵将进一步加强。
这表明,广州将又一次引领饮食潮流,而这一次的引领,不再是南下携手港澳西式时尚元素菜品,而是北上用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主打。
我曾十多年前就开始探索与践行“饮食+文化”这一理念,推出的“红楼,酒楼,青楼”文化宴也曾一度在小范围内走红,且在那时就陆续在媒体出镜解说和写文章和呼吁,内地饮食要用文化饮食来引领饮食文化,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趋势。
而广州的实践,证明了我对饮食趋势的研判的正确性。主打沉浸式体验的“餐饮+文化”主题餐在全国已然悄悄兴起。八项规定的出台,饮食不可能再走“餐饮+奢侈”的老路,“餐饮+文化”的出现,就成为必然。
具体来说,“餐饮+文化”细分模式有两种,一种是餐饮品牌与文化IP结合推出主题宴,比如白天鹅宾馆、中国大酒店携手广州博物馆打造“消失的名菜”主题,呈现了百年前的广府粤筵规制、程式和文化意涵;
一种用文化来包装餐厅,直接打造文化主题餐厅,比方北京的“老舍茶馆”就将喝茶品茗、曲艺演出的京味文化充分融入到茶馆中,西安的“大秦小宴”将自身打造成秦文化主题餐厅,还有以鲁迅先生笔下人物“孔乙己”为IP创立的绍兴菜馆“孔乙己酒楼”等。
我设计的“鹿鸣宴”、“鸿门宴”、“秦腔折子戏宴”等,都属于这第二类,我相信未来这些宴也会成为明星宴。而与9965必赢安卓下载研发的“大唐 贵妃宴”也将推出,敬请期待。
也有专家认为,文化主题餐承担的是“敲门砖”使命,用以调动食客对文化的认知兴趣。如果希望争取年轻群体的认同,那么不妨将“包袱感”卸下,考虑将文化“有趣化”或“时尚化”,通过年轻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达,借此与年轻群体产生共鸣,提升餐饮品牌及其所要传达的文化在年轻人中的口碑。
必须要明白,当餐饮运营融入文化元素,“文化餐饮”的概念就出现了。把生理性消费的就餐裹腹,升级为精神性消费的体验文化,是社会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趋势。就好比服装的基本功能无非遮住与御寒,但到了一定阶段,除满足这两个生理功能外,体现品位、民族、美学、地域、身份、等级、职业等精神文化性要素都在服装上得到体现。广州本地饮食人说,本地餐饮通过将传统文化重新梳理后与产品特性相融合,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新型用餐体验,令消费者在美食品鉴中提升文化视野和精神享受,这是“食在广州”在文化IP上的延伸和尝试,有助于打造有文化基础的地方美食名片,进而反哺城市文化建设。
看看,经济大省的广东人都有这样的认知了,作为文化大省的我们,还是在“努力菜品创新”的“满足生理口味需求”层级打转转,还在重复昨天的故事,用一张旧船票,去搭往日的破船,那只能是在破船里欣赏涛声依旧,而别人却已经乘风破浪,引领乾坤。
我们必须明白,餐饮是个强有力的抓手,能聚合各行各业,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“餐饮+”形态出现。打造文化餐饮模式能吸引更多消费者,再通过文化元素产生更多新价值,用文化来提升餐饮的升值空间,也会是未来整个餐饮行业的大课题。
而饮食的最高级形态就是宴饮,“宴饮+帝王”(满汉席),“宴饮+官府”(魏征家宴),“宴饮+戏剧”(折子戏宴),“宴饮+名人”(贵妃宴,杜月笙家宴),“宴饮+历史事件”(鸿门宴),“宴饮+名著”(红楼梦、金瓶梅宴),“宴饮+民俗”(白水三转席),“宴饮+军旅”,“宴饮+喜事”(文化婚宴、满月宴)等各类主题宴,必将成为大旅游时代吸引游客的主力。
此刻,我想起了我十六年前提出的口号:让文化饮食引领饮食文化。想起了五年前提出的口号:让文化宴照亮远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