饮食文化系列谈(二十九)——宴席中菜品讲解的意义和内容

      我们知道,饮食有三个层级:
      1.裹腹类饮食,比如我们平日的一日三餐,都是为了延续生命,主副食比例,主食(米、面)的占比比较大,一般占到七八成;副食(菜、肉等)为辅,一般占到二三成。
      2.享受类饮食,比如为了改善生活,或为了过瘾解馋,去下馆子,吃火锅,烤肉,或特色炒菜等,特点是以肉禽鱼类动物性食材为主,主副食比例中,主副占比刚好和裹腹类饮食相反,大致为二三成与七八成。
      3.宴饮类饮食,比如政务、商务邀请,同事同学聚会,乃至婚宴寿宴满月宴等,都是属于满足人际交往的需求,通过以喝酒为主导,以讲究的菜品为载体来体现请客者对被请者的尊重或对某事的看重。
      而讲究的宴席菜品,起码要满足以下六个要素之一:奢侈性、稀缺性、时令性、地域性、.厨艺性、文化性。
      而对于赴宴的很多人来说,对主家请客的菜品,一般都不会完全清楚,这时最好主家能一一介绍。就好比人们去一地旅游,看到很多自然的人文的景观,最好有一个导游能绘声绘色的介绍一样。菜品的讲解,或俗称的讲菜,就是文化宴饮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。比如西安的饺子宴,每道饺子端上来,服务员都会按一套说辞来给客人解说,成为一个特色,一道风景线。
      那么,讲菜一般都讲解些什么呢?简单来说,就是讲两个方面,分饮食文化部分和文化饮食部分。
      一、饮食文化部分(关于饮食的知识点):
      1、食材的来历,年代,故事,特色等。
      2、烹调方面的技法(如煎炒烹炸溜),年代,故事等。
      3、美食品鉴方面的知识,如七滋七味,从咀嚼、吞咽食物带来的快感或痛苦感来评价食物等。
      4、盛器、器皿的知识,如不同的器皿其功能和等级等。如鼎、簋、簠、豆、盘、碗、盆筷(箸)、勺等。
      5、酒具、茶具其功能、年代知识等知识。如尊、爵、觥、壶、杯、盏等。
      6、礼仪、座次等知识。如东道主、做东、首席、宾客的安排等。
      二.文化饮食部分(故事点):
      1.饮食的典故、故事,人物、事件等。
      2.饮食的情趣、趣味等。
      3.饮食的(地域、民族)仪式、礼节和互动等。(如摔碗酒)
      举《唐·贵妃宴》的两个例子。
      1、唐·宫廷茶点中茶席的一道甜食:宫廷糖饴。如果端上来,你一看一吃,可能会觉得没什么,可在唐朝时,这可是只有宫里才能常吃的极品。因为唐以前,古人取甜,一般都用麦芽糖或蜂蜜,用甘蔗取甜也有记载,但却是以液体状记录下来的。唐太宗即位后,做了两件去印度学习取经的事,一个大家都知道,那就是唐僧玄奘去西天取经。另一个很少有人知道,那就是派人去印度学习甘蔗榨糖固体化的技法。把甘蔗的液体变为固体,为了区别我国固有的饴,称之为糖。从此,固体甜味就有了麦芽做的饴和甘蔗做的糖之分了。而甘蔗的糖做成的甜品,不但稀罕,而且甜味更正,再加上西域的葡萄干,酸甜可口,成为宫廷独有的高级茶点。
以上,讲的都是关于糖的知识点,属于饮食文化范畴。
      2、一骑红尘。这是一道根据白居易《长恨歌》里两句诗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”而设计的一道菜。和长安大排档做仿生荔枝并挂树上不同,贵妃宴里是用两个箩筐盛的仿生荔枝(一匹马驮两个箩筐,里面是新鲜荔枝),而且不是用虾仁作为食材,而是用水果做的,吃起来和荔枝给人的感觉同步。这道菜,重点讲解的不是这道菜的食材、厨艺和品鉴,而是历史上发生的因贵妃爱吃荔枝,玄宗不惜劳民伤财极力满足的真实故事。并介绍荔枝来长安的路径:最有可能是从四川来的等。
      以上,讲的是关于这道菜历史上发生的真实故事,属于文化饮食范畴。
      以上这些关于每道菜品的知识点或故事点,如果吃的过程中无人讲解,那就和我们去西安碑林看石碑一样,就是一堆古代石碑的汇集,每一块碑只感觉字体不一样而已。当金牌解说白雪松来给你如数家珍般的讲解那看起来静默的石碑,一个个故事让每块石碑都鲜活了起来,满满的都是历史和文化。
      所以,讲菜员和解说员一样,都是通过生动的讲解,让被解说的物品鲜活起来,生动起来,充满历史与文化以及情趣感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