饮食文化系列谈(十九)——闲聊唐宋时期的肉食结构(鸡肉篇)

      唐宋时的肉食,依然以羊肉为主,牛作为耕地主力,有禁律,吃牛肉是犯法要被重判的,只有祭祀时皇家可宰然后分享。猪肉虽有但不太多,而羊肉有个问题就是膻味大,所以能去膻味的胡椒在当时高,价格也非常贵。胡椒甚至可以当货币来流通兑换。所以,家里藏胡椒成为时尚和富裕的一个标志。那么禽类算不算肉呢?答案竟然是不算!为什么?



原来,据《新唐书·马周传》列传第二十三记载,唐初李世民禁止御史到地方巡查时吃肉,比现在的八项规定还严。但唐初名相马周特别喜欢吃肉,既然朝廷明文规定不得宰畜杀牲招待,那怎么办呢?在政策中找缝隙,所以,他就吃鸡,因为鸡算禽吃肉不算牲。下面的人招待自然也明确了,不杀牲~那就上鸡!当然,就被政敌告了。那唐太宗会怎么断案呢?



 
      唐太宗亲自断案,说“我禁御史食牲肉,恐州县广费,食鸡尚何与?”意思大约是我怕铺张浪费宰杀牲畜,所以禁止御史吃牲肉,但是与吃鸡有什么相干呢?鸡不算肉!鸡不算肉!鸡不算肉!百官欢呼,喜大普奔!既然皇上都这么说,那以后再去下面巡查,都吃鸡就是了!



 
      从此,大臣下去巡查,吃鸡盛行,不违反政策。玄宗时杜甫的好友韦陟,曾因为上书为杜甫陈情而收到肃宗冷落。他曾专心研发鸡怎么做才好吃,三个家厨,每人拿出绝招,最后融合各优点,捆扎后,成葫芦样,请同僚品鉴,也作为招待上级巡查时的首席菜品。因为这种场合也没啥其它肉类和鸡竞争,鸡先卤入味再蒸脱骨肉烂最后油炸使皮酥香,对上级来说,如此讲究,说明对领导重视和用心,当然给个好评点赞,从此成为长安千古名菜“葫芦鸡”。


 
      我在想,假如当年不是唐太宗下旨禁食肉,鸡会不会一时身价倍涨;马周不爱吃鸡爱吃鸭,下去巡查时各地纷纷献鸭,韦陟也研发鸭,会不会今天长安流行的就不是葫芦鸡,而是烤全鸭?




 
      关于肉食,除了上面说的外,当时唐朝渔猎风气很盛,钓鱼很常见,而且当时有道非常非常有名的菜--“鱼脍”,其实就类似当今的生鱼片。有一道名菜叫“金齑玉脍”,就是著名的生鱼脍菜肴。而打猎得来的猎物,诸如鹿、兔子、野猪、熊,也经常出现在唐人的菜单里,但依然不能出现在接待御史的餐桌上。

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